2026 世界杯赛制确定,48 队分 12 组,夺冠需踢 8 场,这对各球队比赛造成什么影响?

更新一波

ST
LM ACM RM
CDM CDM
LB CB CB RB
GK
以我们经常看到的4231阵型举例说明
首先守门员是不用区分的,GK
另外有一种叫做 清道夫式门将 ,一般普通门将的理论活动范围是小禁区,而清道夫门将就是比较喜欢出击,活动范围较大的门将(大禁区),例如 诺伊尔


第二是后卫,一般主流阵型是四后卫的
LB和RB是两个边后卫,CB是中后卫。

强调一点在352阵型中,3是三个中后卫,5中有两个边翼卫,即LWB和RWB,此类边翼卫进攻能力更强,更多的参与肋部分球套边下底,比如 马塞洛 就可以当边翼卫用


第三是中场,这个分的比较多。
CDM是后腰,也称防守中场。是指专门负责防守的中场球员,于中场负责阻截对手攻势,然后将球交予队友发动攻势。位置上属于比较靠后的前前卫,位于中后卫前面。例如维埃拉和阿隆索,


CM是传统中前卫,图上位置在中圈弧,一般出现于平行站位的阵型,例如442和4222,具有比较强大的冲击力。典型中前卫的比如巅峰时期的杰拉德

RCM LCM 跟中后卫那是一个道理,因为不是边路,没所以不需要分居左居右,只是实际比赛中教练会安排他们分工。


LM和RM是左右边前卫,作为一个中场的存在,位置比较靠后,左右两个边前卫站在中场两侧,与边锋一样,对球员的要求也包括灵活快速,善于盘带。而场上责任也有突破,传中起球,助攻等。但却又是攻守兼备的存在。例如贝克汉姆。


CAM是前腰,也称为“突前前卫”,标准站位于前锋身后,负责为前锋输送进攻的炮弹,组织二次进攻,在中场组织第一道防守线。比如库蒂尼奥(实际上库蒂尼奥更多的在站位上属于左边前腰)


第四是前锋。
LW和RW是左右边锋,图中把LM和RM位置前提,基本上和ST平行。边锋相比边前卫来说,射门、内切能力更强。更能吸引防守,但是回防少一点。比如抢断之后过中场快速敲边下底或者内切。例如里贝里。


SS是影锋,就是介于前锋和前腰之间,位置不太固定,左右中经常交插换位。这个位置的球员往往有很好的脚下技术,很好的盘带水平。并且他前面应有一个强力中锋。一般有前腰的阵型很少有影锋。


最后是STCFCF虚拟中锋,也算是二前锋,就是梅西和鲁尼现在踢的位置,无球跑动范围会很大,回车拿球比较多,多位置有组织能力。ST基本上就是各位解说里顶在最前面的单箭头了,比如科斯塔,托雷斯,克洛泽。射门能力超强的。

对于越位规则的历史,我非常有必要强调:

越位不是在中途“出现”的!越位规则是足球运动中最古老、最根基性的规则!是第一版现代足球规则就明确规定的规则!

我甚至可以换个震惊些的叙述:

在足球规则的演变过程中,越位比手球出现得还要早!

如果想了解越位规则的起源,最好的参照其实是当今的橄榄球运动,无论英式还是美式,它们都是和足球同宗的,足球最初的越位规定,如今还保留在橄榄球运动里。反而足球运动在后来的进程中,经历了相当大的改变,这之中便以越位规则为甚,直至今日已经与起源时相差甚远。

越位为何会是一项根基性的规则?这要从现代足球运动的雏形——中世纪时期的原始足球说起。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古代中国的蹴鞠,而是发源于英国的原始足球运动。原始足球的基本思想,其实就是把一个标的物,从一个村子送到另一个村子里的某个目的地(比如教堂),而另一个村子的人就要阻止对方。而从这个发源就能看出,原始足球里非常强调“地盘”的概念,开始时双方都有自己的地盘,而比赛就是比哪一方能突破对方的封锁,所以那时足球又被称作“匪帮足球”(mob football)。而在这规则下,双方地盘的分界线,就成了整个运动的重中之重,因为这就代表了势力范围。你可以说我投机取巧,派自己村子里的一群人潜入对方地盘,比赛时从本方一个大脚开过去,那边趁机捡漏,但你要知道,你进入的是对方的地盘,在原始时期,没有规则,没有裁判,正经地比赛况且是拳脚相加,独闯对方领域占便宜,你还打算完整地回来吗……所以从一开始,私自“越界”(offside)就是一种极度不道德,必须严令禁止的行为

然后到了19世纪,英国人开始寻求运动的规范化,于是在1848年,制定了现代足球的第一套成文规则——《剑桥规则》,这套规则可以看做现代足球和橄榄球共同的祖先。剑桥规则吸收了原始足球的基本思想,这之中就包括越位,而当时的规则不允许任何无球进攻方球员游走于球与对方底线之间!这是什么意思呢,你要么只能大脚远射,要么只能贝尔式地带球突破,而不能把球传给前方的任何人。但有趣的是,那时规则还并未禁止手的使用,手与球的接触还是合法的。

而后又到了1863年,这一年被视为现代足球的元年,英国人成立了现代足球的第一个管理组织——英国足球协会(Football Association),并制定了第一套通用的规则。第一套足总规则才明确禁止了手部对球任何形式的接触,但同时,仍保留着剑桥规则里越位的规定。这套如此变态的1.0版本颁布后的首场比赛,不出意外,以0:0收场。当时对于这套规则不满的一部分人,后来自立门户,在1871年以过去打自己玩法的比赛的一个地名——Rugby为名,创立了名为Rugby Union的组织,这便宣告了Rugby橄榄球的诞生。

而越位规则第一次改得像现代足球的样子,得等到1866年,那时才第一次允许了向前传球,并产生了当代越位规则的雏形,而当时在球与对方底线之间限制的防守队员人数,要比现在多一人。而到1871年,足球运动里引进了守门员这一通常恒定为最后一名防守队员的特殊位置,才确定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越位规则的基本模式。

我们再回看橄榄球运动,在Rugby橄榄球里,至今都还保留着剑桥规则和1863年足总规则里原始的越位规定——不允许进攻方无球队员游荡(loiter)于球与对方底线之间。这个规则具体是什么意思?也就是不仅进攻方不能向前传球,也不能利用无球队员干扰球的前方防守球员的移动,因为后者同样触犯了越位规定的核心——利用越位位置"得利"。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美式橄榄球的奠基人是19世纪时耶鲁大学的一名学生兼运动员Walter Camp,他以Rugby规则为蓝本,对过去越位的概念进行了美国的本土化修改。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发明了"line of scrimmage"(争球线),而这之中的核心也是“线”。Walter Camp的思想是允许进攻方暂时性地越线并以之得利,但一旦进攻方的进程被阻止,攻守双方全队都必须被强制地限定在进攻的停止之处并重新开球,开球前任何球员的私自越线将被处罚。而Rugby规则里被越位规定禁止的向前传球与进攻阻挡行为(类似于篮球的挡拆),在美式橄榄球中也就都得到了允许。所以美式橄榄球的核心实际上仍是对于越位的界定与处理。

最后我们再回到足球,很多人可能会提到1925年,这一年的确是足以改变足球运动根本面貌的一年,但不是出现了越位,而是越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球与对方底线间,不能少于两名(过去是三名)防守队员。在越位规则作出这一改变前,防守方实际上有两名”守门员“,一名是能够使用手的标准守门员,另一名是只能用脚但依然有十足的防守优势的”次级守门员“,所以早期”后卫“和”中场“的区分,实际上只是越位规则里造越位拖后队员与标准防守队员的分别。这种过度压制进攻的做法,导致一支球队被迫排出六七个前锋,以弥补前场球员过于频繁地出现于越位位置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其实简单想想也能明白,如果足球早期没有越位,那不可能会出现以“2-3-5”为代表的多锋少卫的现象,没越位了还不上后卫这不是找死吗?)1925年规则改革后,由于足球里守门员通常都会是位置固定的最后一名防守队员,进攻方也就不用再刻意地后压来规避越位,这也就直接奠定了当今足球的战术与阵型的基础和我们今天看到的足球比赛的模样。

越位规则到后来的再次大改,就已经是90年的事情了,FIFA引进了“平行站位”(being level)的规定,进一步将规则修正到了利于进攻的方向。而后,FIFA又明确了在越位位置上的球员的所谓“干扰”(interference)与“得利”(gain an advantage),并且规定了对于越位位置更详细的判断方式。在FIFA05年修订的规则中,只有头部、身体与脚部超出越位线才被认定为越位,而手部不在此列。

什么是完美,这就是完美。

曾经有段时间莱万明显在增肌,感觉比多特时期灵动感降低,频率变慢,稍显迷茫。

但现在来看,这是他上升过程中的一个小波折。

我心目中的完美前锋:

90年代末,是舍甫琴科。

进入2000年,又有了托雷斯。

过去10年梅西C罗除两大流氓之外,还真找不到这么个人。比利亚、阿奎罗、戈麦斯、埃托奥、德罗巴、本泽马,(之前写得快,再加苏牙、伊布,哈哈哈)甚至前面几年的莱万,要么略输文采,要么稍逊风骚,都差那么点意思。

但此时此刻,就是莱万多夫斯基~头顶脚踢,策应推进,绣花硬抗,真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完几把美!!!!

整个足球历史上经典的罚失点球案例,太多了

06年世界杯特雷泽盖踢中横梁,也是06世界杯莱曼看了小纸条扑出的坎比亚索的战术点球,还有16年美洲杯决赛梅西踢飞点球,太多了

但我个人认为最经典的一幕还得是巴乔的那个背影,即使没亲身经历过那场比赛,通过影像记录还是能体会到那种无奈,这可能就是整个足球历史上最经典的罚失点球

不过对我个人而言,我亲眼目睹以至于我至今历历在目的罚失点球案例有三,其中两球发生在一场比赛里

07-08赛季欧冠决赛

在莫斯科雨夜,英超内战在欧冠赛场上糜站到了点球决胜

点球大战2-2,C罗主罚面对切赫,彼时还十分稚嫩喜欢炫技的C罗,用了个半程停顿的假动作,但出球质量不高,也没能骗过切赫

他知道这个欧冠冠军对他有多么重要,但他差点亲手葬送了这个冠军

罚丢后,年轻的他尚且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风浪,懊悔写在了他的脸上

最后,第七轮,分出了胜负,曼联夺得冠军

当所有人都冲向范德萨庆祝时,C罗趴在了草地上,埋头痛哭,懊恼、后悔带给他的忐忑在此刻烟消云散,化作了雨后彩虹般的喜极而泣

他知道,他差点毁了球队一整年的努力,但老大哥们的坚韧和一点点运气拯救了他,甚至可以说拯救了他的职业生涯


而上面我说的那一点点运气,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球

点球大战第五轮,队长特里只要罚进就可以拿下队史第一座欧冠奖杯,但命运却给特里和整个切尔西队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骗过门将的特里,支撑脚打滑,把球踢飞了,作为队长亲手踢走了到手的冠军

赛后,一向铁血的他,流下了英雄泪,他知道队史第一冠对他、对整个球队多么重要,但作为队长的他因为自己的失误葬送了冠军,这样的懊悔、痛苦可能不是一般人能够去经历、理解的

这场比赛,是我看的第一场欧冠决赛,这样的戏剧性,这样的荡气回肠

以及,这两个经典的罚失点球,都像壁画一样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经过评论区指正,不敢看吉格斯罚点过程是安德森不是C罗,所以把图删了,谢谢指正)


而第三个罚丢点球的案例,来自中超联赛

2008赛季,也是上海申花最后一次有机会冲击中超冠军的赛季

最后一轮山东鲁能领先2分领跑,所以如果鲁能犯错,申花有机会问鼎自己的首个中超联赛冠军

但故事却总是这样的带着戏剧性拉开帷幕,却又以遗憾结束

那场比赛申花主场面对浙江绿城,下半场69分钟,申花2-1领先并且取得了点球机会

罚进了这个点球,申花2球基本就可以说是锁定胜局了

很可惜,抢着主罚的外援汉密尔顿里卡德主罚的点球没有角度没有速度,被门将扑了个正着

7分钟后,申花受到了惩罚,小将谈扬的进球帮绿城扳平了比分

场上场下每个申花球员都知道只有3分才有希望夺冠

着急的申花直到中场哨响也没有反超比分

最后比赛以2-2的比分结束,而另外一头鲁能也没能赢球,是一场0-0的闷平

也就是说如果申花拿到三分,那么他们会以净胜球的优势夺冠

这样天上地下的落差,却只在一念之间

这就是浪费绝佳机会的惩罚,惩罚是球队上下所有人一整个赛季的努力付诸东流

自此之后,没落贵族上海申花再也没有一年有机会冲击联赛冠军

这是否又是对罚丢点球丢冠这种戏剧行为的另一种惩罚呢?

这个点球带给年幼的我冲击和沮丧是无法比拟的,对我个人而言,没有任何一个点球罚丢,比这个更经典

(绿城小将的名字不是谭扬,感谢评论区指正)

事先声明,答主写这个回答的灵感,完全就是一瞬间想到了那个夜晚,想到了那天被“面条舞者”杜德克命中注定般多次拒之门外的“核弹头”舍甫琴科,想到了那个前无古人、也很可能后无来者的奇迹。我,绝对没有刻意盘点米兰老铁的意图。只是,倘若没有舍甫琴科宿命般的罚丢点球,那么,世界足坛的历史上,“伊斯坦布尔奇迹”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场载入史册的欧冠决赛,过程相信已经无需答主再次赘述了。上半场连丢三球、被米兰打得失魂落魄的利物浦,下半场却在10分钟之内连入3球,将比分追成了3:3,让红黑军团的将士们士气跌入深渊。而在那场比赛里,刨去上半场连丢3球的“失态”不谈,利物浦门将杜德克在大部分时间里发挥异常神勇,多次高接抵挡帮助球队保留夺冠的希望。而他和舍甫琴科之间的对决则最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是在第51分钟,杜德克扑出了舍甫琴科主罚的任意球,为球队之后连入3球扳平比分奠定了基础;而在比赛的最后时刻、加时赛第118分钟时,舍甫琴科原本能在比赛进入点球大战前就杀死比赛。但是,乌克兰核弹头近在咫尺的两脚射门均被神勇的杜德克难以置信地封堵。

“我看过很多次那个球的回放,直至今日,我都不敢相信那个球竟然没进。”舍甫琴科在2009年接受《队报》采访时说道,“实际上,连杜德克自己也觉得那个球不可思议。在那之后,我们见过几次面,我曾经问过他是怎么扑出那球的。这个扑救已经成了我们两人之间的一个玩笑了。老实讲,更让我惊讶的是那个球被杜德克碰到后的轨迹,他没有下落也没有弹到我身前或是滚入网窝,而是径直从横梁弹了出去,我想这大概就是命吧。”

而真正让两人的对决更值得铭记的时刻,发生在点球大战中。120分钟战罢,杜德克的多次续命已经让他成为了利物浦人最可靠的铁壁。但是,接下来等待着他的就是残酷的点球大战了。第一位主罚点球的球员是米兰的塞尔吉尼奥,但杜德克使出了一套从结果来看非常奏效的本领:面条舞。事实证明,他的“面条舞”成功地影响了塞尔吉尼奥的发挥,后者打出一记冲天炮;而利物浦第一名主罚点球的是哈曼,尽管此时的哈曼脚趾骨折,但他仍旧用尽全力将球罚入了迪达把守的大门。接下来则是皮尔洛,“睡皮”的射门被杜德克直接扑出,而利物浦这边,西塞(是的,就是和我们郑智有过一段故事的那个西塞...)的主罚帮助利物浦在点球大战中2-0领先对手。

虽然此时的利物浦已经两球入账,但点球大战没有结束,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排在第三位的托马森帮助米兰罚入了一粒进球,而利物浦方面里瑟主罚的点球则是被迪达扑出。这一轮过后,米兰的垂危局面有了些许的改观。而在这之后,卡卡和斯米切尔相继罚入点球,双方比分来到了3-2之上。因此,两队第五轮的较量变得相当的关键——米兰一旦罚丢这球,冠军就将归属“红军”所有。而这一轮米兰的主罚队员,正是此前被杜德克扑出必进球的舍甫琴科。而这次,两人对决的胜者依然是杜德克:尽管他在扑救方向的选择上有所偏差,但舍瓦的射门太正,杜德克依靠自己的黄金左手奋力将球挡出!

这一挡,成就了杜德克在这场被历史铭记的经典决赛中的地位,也让他永久地获得了利物浦人的爱戴。在这里,答主想对舍瓦说,这粒点球的主罚失败,绝对不影响你传奇而伟大的职业生涯,你永远是世界足坛历史上响当当的锋线杀手、一代金球奖得主,依然为无数球迷所热爱。这场决赛,这粒点球,是你和杜德克一同为世界各地的球迷所奉上的一段传奇故事,真的很感谢,让我们所热爱的足球里,能有你们的存在。

最后,这场比赛是如此地传奇、如此地为人津津乐道,不奉上伊斯坦布尔之夜的完整集锦恐怕答主算是失职的。因此,请各位看官欣赏下面的精彩瞬间吧!

伊斯坦布尔之夜,永远的经典https://www.zhihu.com/video/1216950468074909696

5.26更新:被莫名关了七天小黑屋总算出来了...很抱歉因为被关小黑屋,没法和评论区里讨论得如火如荼的各位及时分享我的看法。在这里答主表示抱歉!

PS,广告时间:知乎新圈子“利物浦球迷圈”成立了!欢迎球迷朋友们一起来圈子里捧捧场!

zhihu.com/club/12431695利物浦球迷圈 - 知乎利物浦球迷圈 - 知乎

我觉得以我的水准应该是业余爱好者里也比较一般的了,所以不知道能否符合题目中“普通人”的定义,不过我在这里还是分享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吧。

先分享两个高中时期的例子,我的高中是上海某足球特色学校,常年可以斩获市级赛事冠军的水准,还曾培养出过职业联赛级别(包括中超)的球员。答主自己不是体育生,以前小学初中都是瞎踢着玩的水平,进入这所高中后才开始正儿八经地接受学校里体育老师和校队教练的训练(当然,只是报个名跟着训练而已,我的水准根本没资格踢比赛的)。当时我们校队的教练是前甲A联赛退役球员,他曾经效力于云南红塔队,球员时代踢的是边前卫位置。我还记得某一次课后训练的时候,这位彭姓教练客串门将让我们罚点球试着攻破由他把守的球门看看。看着7米多宽的球门,我当时觉得,彭教练又不是专职门将,身高也不高(大约175不到),多尝试几次怎么也能罚进去几个不是?结果很骨感,我已经记不清那天下午我和我队友用了多少种方式试图进球了,不论选哪个方向以及用多大的力,90%以上的射门都被彭教练一一化解了。除了几次因为脚风顺而射出的死角球以外,其它基本都是无功而返。而且就像其它答主提到的一样,普通人越射脚感越差,体力下降后动作也会变形。我们的教练还不是职业门将,身高臂展也不是门将的级别,光凭多年足球生涯的经验和运动能力已经能够摸清我们罚点球的门路了。如果换做专业门将的话,我个人认为,场面会变得更加难看...

在大学足球生涯里,我还有过一次类似的、让我认清业余和半职业的鸿沟究竟有多大的经验。这次,扑我点球的人变成了布基纳法索大学生代表队的门将Sisekelo-Skellz(他让我们叫他CC)。这位黑人朋友代表布基纳法索参加了2017年台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足球赛事角逐,他是球队的替补门将。平时在学校里,他常和我们足球社一起踢球训练,而且和我们这帮业余爱好者踢球,他的技术和基本功已经完全不在一个级别的了。当时是某次晚上比完赛之后,CC叫我们帮他一起做一下扑点训练,我们足球社的成员们先后进行了多次尝试。除了几个同样是大运会球员级别的外国社员(萨尔瓦多、贝里斯等国)有打进过之外(他们算是同级别球员),其他人的点球射门基本都是无功而返的。答主清晰地记得,我大约施射了10次左右,都被反应敏捷的CC先后轻松化解了...

CC是第一排左边起第二个黑人,他右边那位印尼朋友也是门将,扑救水准同样厉害;只是我没和他进行过类似的尝试,有些可惜...

虽然在我踢球的经历里,我从没有正儿八经地和职业球员级别的守门员在十二码线上较量过,但是我觉得这两次经历已经足够说明一些问题了。就像下面一些答主说得一样,能罚进是偶然的,罚不进才是必然的。我不敢妄断普通人面对职业门将,尝试100脚射门到底能进几个,毕竟影响这件事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但在我看来,普通足球爱好者的力量、假动作和射门角度选择,对于职业门将来说,真不算什么考验。而且倘若真的罚100次点球的话,估计越往后我们会越难以破门,因为体力的下降和足部的疲劳势必会影响到射门的发力和动作的完整度。

试想国足有天站在世界杯门口,保持比分即可出线,而最后一分钟对手射门,某非门将球员站在门口将此必进球拍出被红牌罚下。对方点球被国足门将扑出,国足惊险的拿到世界杯门票。那么这名手球的球员和门将将会受到国内球迷和媒体何种对待?

苏亚这球其实不是全部关键点,关键点还有两个,一个是点球被扑出来了,二是最后赢了,这三个点少任何一个,都不足以让这个手球如此充满话题性。

苏亚在当时作出了犯规动作,也承担了对应的红点套餐惩罚,对方没抓住机会就是对方自己的问题了。

马纳多纳的上帝之手领先英格兰,亨利手球助攻打进世界杯,这个是裁判的问题。苏亚的这个手球,是一个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刹那间做出的最优选择,没赢下只能说是对手自己的问题。

1月8日补充:

说说我对评论区提到的定位球破大巴和高中锋破大巴的理解

先说定位球,定位球固然是一个回避对手大巴的办法,但如何才能获得定位球呢?摆大巴的球队也一定会千方百计不给你角球和前场定位球机会的。

防守方给你角球的场景,基本就3种:

  • 攻方打穿边路获得下底传中机会,防守方边后卫或补防球员拦截传中出底线
  • 呈回追姿态的防守方球员破坏进攻方的传中或直塞,导致球出底线
  • 禁区里出现混乱场面,如门将扑球脱手,后卫解围时来不及多思考,直接踢出底线

我们稍微深入思考一下,这几个场景出现的大前提是什么?

第一种情况只有进攻方快速横向转移到另一侧,防守方整体阵型来不及移动过来时才会出现

第二种情况在对手摆大巴时基本不可能出现,因为它的前置条件是直传打身后成功,一个能被直传打身后的大巴一定是有问题的大巴

第三种情况事实上已经提前破了大巴了

前场定位球的情况更多,但基本同理,如果不是防守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谁没事会在禁区前沿犯规啊(个别脑残情况不在讨论之列)

因此,我认为定位球只是破了大巴以后的一种进球手段,并不是直接破大巴的手段,远射同理


再说高中锋的问题

  • 高中锋顶在禁区,边路一脚传中,高中锋扛着2个后卫头球破门;
  • 高中锋回撤,带出1个中后卫,对手防线出现空挡,攻方中场后插上破门。

这或许是某些朋友设想的高中锋破大巴的场景

但细想一下就会发现问题:

  • 边路传中空间怎么来?防守方不会傻站着看你传的
  • 传中应该用什么脚法?低平球的话怎么传进去?高飘球会不会太慢对手门将就出击了?
  • 中锋回撤对手中卫不跟出来怎么办?拉出禁区的高中锋作用可跟小快灵的前锋是没法比的
  • 一个傻站在禁区里接不到队友传中的高中锋对球队进攻的帮助到底有多大呢?

细想就能发现依靠高中锋破大巴是一件效率极低的事,现在足坛各大豪门没有用传统高中锋作为主力也能侧面说明这个问题。


以下是原回答:

这题我会

要想说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白,大巴是怎么摆的。了解了摆大巴战术的本质,才能找出这个战术的破绽。

现代足球战术中,摆大巴可不仅仅是在禁区前堆人这么简单

空间理论是现代足球的内核,它的最基本要求如下:

  • 进攻时要让球场变大,拉开阵型,保持控球,调动对手防守
  • 防守时要让球场变小,增加对手控球难度,所短队形,减少己方空挡
空间理论指导下,攻守转换时要进行长短队形变换

进攻方面我们暂且先不细谈,先来看看怎么防守

空间理论下的防守模式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区域防守,以4-4-2阵型为例:

4-4双链防守体系,4-4-2与4-2-3-1阵型的基石

如图所示,防守中,球员间彼此间距缩小,限制对手出球线路

当对手进攻在某一侧进攻时,防守阵型也会相应的移动至这一侧,形成局部人数优势,限制对手向前推进和传球的空间。球场另一侧暂时成为了无效空间,完成了防守时让空间变小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追求攻守平衡的的队伍会将防线设置在距己方球门30米左右的地方,防守时有一定的容错率,断球后组织反击也相对容易。

但防线身后30米左右的空间,还是会给进攻方留下一些打身后球的空挡,尤其是在边路门将出击覆盖不到的地方

PS:解释一下防线的概念,球队的后卫线退到这条线后就不在后退,整体阵型开始横向移动进行区域防守,当对手通过传球或者突破打穿己方阵型后后卫才会进行回追

而当球队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放弃进攻全力防守时,那我最后这30米空间也不会留给你。当球队的防线退到本方禁区前沿甚至本方禁区内时,就是我们常说的摆大巴战术了。

18年世界杯小组赛,冰岛队防线退至禁区前沿,全部11人退至己方40米区,标准大巴阵型4-1-4-1

回到开头这张图,冰岛大巴防守时的落位,在4-4双链防守体系中还加入了一名扫荡者,成为4-1-4-1阵型,防守强度更高。

这只是静态的大巴,真正的大巴开起来是这个画风:

16年欧洲杯 意大利vs比利时,意大利5-3-2低位区域防守,现代大巴的典范

前锋线深度回撤,干扰对手持球队员的横穿回传,同时保留一定的反击威胁

中场线组成第一条链,扼守在球前,伺机上抢对手持球队员

后卫线组成第二条链,在第一条链身后10米左右保护,对手即便依靠个人能力过了第一条链,也很难通过第二条链的防守

阵型整体移动,最大程度压缩对手向前的空间,让对手只能回传横传,由此完成防守


明白了大巴是怎么摆的,咱们才能开始聊大巴怎么破。

首先要明确的是,同层次的队伍中,破大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低位区域防守理论上没有给到进攻方可利用的空间

在摆大巴球队的眼里,球场只有红框这么大,完全践行了防守时要让球场空间变小

但是,战术只是理论上的,还是需要人来执行,10个人10个大脑,10名防守球员在整体移动时,总会出现不一致的时候


划重点:

一切破大巴的手段,都是要抓防守队员横向协同移动过程中不一致的瞬间


所以破大巴的根本在于,不断调动对手阵型横向移动

让对手在移动中疲劳,在疲劳中出现失误,失误暴露空挡,再设法利用空挡

远射也好、直塞也罢、甚至说造定位球,本质上都是利用对手失误的手段

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对手阵型横向移动呢?


先说最常见的横向转移

其实非常好理解,即进攻方先在球场左路集中重兵进攻,将对手阵型吸引到该侧,球队另一侧边锋或者边后卫悄没声息的插上拉开宽度。然后进攻方中场球员通过长传或者迅速几脚短传将球转移到另一侧,从而调动对手阵型横向移动,伺机寻找空挡。

1次不行打2次,左边不行打右边,右边不行打左边,保持控球不断向两翼进行横向转移,同时攻方队员也要相应的横向跑位,拉扯对手防线

比如17-18赛季欧冠皇马对拜仁的比赛中的这个进球,拜仁客场领先后收缩防守,皇马先从左到右,在从右向左,最终完成进球(一张图太大,分了两张动图)

克罗斯先将球转移到右侧,拜仁整体阵型横向向这一侧移动,拜仁右侧出现空挡,左后卫马塞洛偷偷插上
经莫德里奇、科瓦契奇过度,球又来到了左侧,拜仁阵型在横向拉扯中,里贝里和J罗明显没有跟上防守阵型的整体移动,给了本泽马机会,捕捉到了左后卫阿拉巴身后的空挡

注意两张图中本泽马的横向扯动和弧线跑位,最后观察到了阿拉巴身后的空挡,一个反跑完成头球破门,但这个进球的关键还是克罗斯、莫德里奇等人之前的几次横向转移


再比如

帕瓦尔的成名作“桃花影落飞神剑”,也是先转移到左边,在转移到右边的过程中,阿根廷的防线被调动开。

伊涅斯塔的经典绝杀,也是球从右路转移到左路,再从左路到中路(虽然这两个球的横向转移都是传中传大导致的)


再说另一种调动对手横向移动的办法,带球内切

进攻方利用边锋的个人持球能力横向带球,更直接的带动对手横向移动。

当然,仅仅依靠边锋内切是不够的,起不到带动对手阵型整体移动的效果

边锋内切时,也需要其他球员整体配合移动

当年罗贝里时代的拜仁是最擅长这种配合的,尤其是罗本、穆勒、拉姆所在的右侧

拉姆穆勒和克洛泽反向跑位帮助罗本撕扯对手防线,最终罗本才能找到射门线路

PS:这也是为什么在区域防守流行开之后内切边锋也跟着流行起来

当然,横向转移和带球内切这两种办法也是不冲突的,甚至组合起来用效果更好,罗本这个内切进球就是拜仁左侧进攻没有打成,出来后迅速转移到右侧才打成的


区域防守在世界足坛范围流行开后,破大巴成了全世界的难题

破大巴的本质其实是抓防守方失误,直塞、远射、定位球等只是其表现手段

如果对手不失误,那进攻方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没办法的,例如18年世界杯阿根廷对阵冰岛的小组赛


以上

12月25日补充:

经评论区启发,发现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破大巴办法——“引蛇出洞”

即把球权主动让给摆大巴的球队,引诱其进攻

成功防守后再打对手的反击

据说这是穆里尼奥的常用手段【狗头】

如果要禁止花式过人,给个理由先。

禁止背后铲球,是因为属于暴力犯规。

禁止拉眼角动作,是因为历史上白人用于嘲笑黄种人眼睛小,充满种族色彩。

禁止脱衣庆祝,是因为文明比赛和宣传标语。

禁止蛙跳过人,是因为使用者容易受伤,被定为危险动作。



到底凭什么内马尔彩虹过人被禁止?

既不危险也不暴力,不属于种族歧视,也不伤风化。

就因为被彩虹过人的人面子上不好看?

梅西的过人,大罗的钟摆,小罗的牛尾巴,贝克汉姆的圆月弯刀,C罗的滞空,齐达内的马赛回旋,克鲁伊夫转身,贝尔的速度生吃,皮尔洛的勺子点球,哪一次用出来的时候,对手面子上好看了?

这些动作不被禁止,反而让球星熠熠生辉,那么,凭什么对内马尔的彩虹过人搞双重标准呢?更过分的是,彩虹过人竟然还成为防守球员暴力犯规的借口。

从这个角度,足球场上对彩虹过人的敌视,根本就是站不住逻辑的。



内马尔的杂耍过人,引起过很多次欧洲舆论的愤怒,

但我认为错的不是内马尔,而是全欧洲的足球。

是欧洲机械化训练的足球思维,对南美足球华丽思维的一种霸凌。

他们要内马尔丢掉彩虹过人。

就等于让巴西足球最后一分华丽被抹杀。

内马尔用彩虹过人,欧洲总喜欢争议这些。

彩虹过人,华丽无比的炫技真的有错吗?

不尊重对手?在这事上,中国许许多多球迷倒是选择了支持内马尔,巴西足球就该是这个样子,但欧洲无数前辈球星站出来指责内马尔过分,但他们都只是欧洲人而已,他们踢的是机械的,标准化的实用足球。无法理解巴西人心里足球应有的模样。



在巴西足球辉煌的历史上,到底谁是巴西足球的灵魂?

很多人说是球王贝利,赢得了三座世界杯,带给了巴西足球辉煌,从足球的远古时代就为巴西注入强大的基因,但对于老一辈的巴西球迷,真正桑巴足球的象征,是那个传说中的“盘带之魔”加林查。

加林查在葡萄牙语中是一种小鸟的名字,这种鸟能在原始森林里轻盈、优美而又神速地飞行。他如同这个名字一样,他双腿扭曲,走路一瘸一拐,但正是这个带给他诡异的盘带能力,《加林查传》记述了1958年世界杯巴西同苏联比赛中的一个场景:“在突破并晃倒一个对手后,加林查停下来一脚踩住球,背对着倒地的对手,伸出一只手去要扶他起来!……”加林查这样做只是为了愉悦观众。

足球就是足球,足球就是游戏,带给观众愉快就是本职,剩下的什么政治,什么国家梦想,都是他妈的。。。扯淡。”

就像巴西人在他墓碑上深情所写的:“这里安息着以人们的快乐为己任的人,加林查。”



如果从足球诞生的本源讲,彩虹过人错的不是内马尔,而是整个欧洲,整个世界。

他才是桑巴足球最后一分华丽

在这个南美的自由快乐足球也被欧洲的机械训练侵蚀的今天,内马尔从出道起,仿佛就是一抹久违的亮色,年少的内马尔,并不是因为数据有多逆天而出名,而是因为华丽的桑巴足球,而从出道起就震惊了巴西。

其实巴西的足球即使是1994,2002那几支被人津津乐道的五星巴西,也逐渐失去了上古巴西足球的桑巴味道,艺术足球在巴西,即使是2002,即使是罗纳尔多,小罗纳尔多,在斯科拉里邓加的率领下,也越来越像欧洲。

虽然成绩单不错让人无法诟病,但在巴西足坛一直有这个论调,那就是巴西足球在70年代已经死了。

内马尔从出道时期就震惊了足坛,并不是他天赋有多高,实际上他确实是足球天才,但这种天才,以他的数据看巴西并不少,真正引起关注的,是因为内马尔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巴西足球的灵魂。

这个灵魂,那就是华美。

在欧洲,真的是所有的人都以实用足球为己任吗?

据说人气最高的C罗,并不是后期在皇马进球如麻的机器人C罗,而是那个一头金发,只会花活,各种华丽过人和暴力射门的小小罗,在一些球迷心中这样说,这非常耐人寻味。

足球本源的艺术之美,到底该不该渴慕?



反正我记得那次彩虹过人事件之后,

我和几个同学在学校球场上面模仿了很多次精彩无比的彩虹过人。

对强队还是弱队有利,我现在脑子不太清醒,先不去细说了。但是,比烂大前提下,俱乐部比赛战线长,对强队更有利,尤其双线作战且双线都有目标的队;大赛比如欧洲杯,或许对弱队更有利。

但是后半句其实不是关键,关键是比烂时代,强队不强,弱队做好了也就不弱。那么,五换的意义就是可以通过额外爆发体力来掩护住本方弱点,而这个无关强弱。

或者可以这么说,这届欧洲杯,弱队通过五换提升战力的例子不少,那么就说明强队没有几个真强点,强的程度也远远不及前辈。

没啥用。

因为有守门员100%能挡出所有射门。

假如我是一名能100%拦截住所有射门的守门员,我能在足球领域混成什么地位?

还有守门员能保证只丢一个球。

如果有一个足球守门员一场比赛只会丢掉对方第一脚射正的球而拦下后面所有射门,那么他在足坛的地位如何?

还有后卫100%抢断的。

假如我是一名拦截成功率100%的后卫,我能在足球领域混成什么地位?

不过比下面这几个前锋而言,你效率还是高挺多。

十脚哥。

一个足球前锋,任何级别比赛每十脚射门都能进两球,他能够取得怎样的成就?

一球哥。

如果我是个前锋,每场比赛必进且只进一球,能打五大联赛吗?

rating1.0哥。

假如我是一个每场打满 90 分钟的比赛能且仅能进一个球的足球运动员,别的什么也不会会是什么地位?

来理想主义的推一下啊....

理想状态下,中国搞好了足球。那么这个情况下,我们有什么呢?

14亿中国人口,中超联赛20支球队不过分吧,假设,次一级的联赛球队数量比上一级多,保守一点的话,一级多5支。

那么要4级职业联赛的话 20+25+30+35=110 支职业球队(毕竟14亿人呢)

先紧着这110 支球队来说。一个健康良好的足球社会,这110 支球队=110 个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公司。

那么这些公司养多少人呢?

1支职业球队,1线队少一点算25名球员,25名预备队+青年队球员。少算一点也要有至少50名职业球员(即靠踢足球拿工资的球员)

没事儿,这图网上下的,就为了分段

110 支球队就有 5500 名职业球员。如果在有条件的俱乐部里配备完整的女足。鉴于世界女足的发展整体落后于男足。 那么稍微少一点4000名女足职业球员。

(以上预估其实严重偏离实际情况,但是我没有任何可靠的数据来源,仅仅用做表达观点,不要杠,我不打麻将)

上述俱乐部里面要想保证稳定的运营, 你得有教练组成员,有公司运营人员等等。按照未来的设想,能上AI 上AI, 能上自动化上自动化。顶级联赛的头部公司 估算个100 人,次级的可能少一点 80个人。 平均一下90 人一个公司。那么110支职业球队就有9900 人。

加一起,一共2万人。 (这已经是很少的估算了,在这个估算模式下,载球员的大巴车是自动驾驶,球员的场上数据分析是ai 完成,球场养护浇水都是一个工程师远程遥控,能少一个人就少一个人)

再之后,因为足球赛事相关的新闻报道养活的媒体人,自媒体人。每场比赛转播的摄像导播团队。这些人数几乎都没法算。

然后看足球,还出现了什么虎扑论坛,直播8 等足球相关网络社区公司。在最最最精细的切割之下,一个理想状态的足球社会,至少能让10万人以此为生。

这对于社会来说,就叫就业人口。

就这还没统计半职业足球俱乐部和其中从业的兼职人员。一只俱乐部的球员构成也不可能仅仅是50个球员那么简单。

如果每场比赛都这个上座率,有多少临时工会被用来维持秩序?

如果搞好了足球.....那么这个数字可能是几十万人的就业人口。

再来说经济效益

要去现场看球,你肯定不会单纯的买票吧。围巾喇叭海报三件套配合一下,看完球吃饭喝酒烧烤安排一下。你这消费了吧....刺激经济了吧

如果你没去看球,你看的直播。那么直播的广告看了吧,转播费用这就来了啊。

再之后,看完了你还的上网吐槽/吹 吧。这不我就来知乎回答问题了? 那么虎扑啦,知乎啦,的日活就有了呀,就可以给他们程序员开工资了呀。

看完了球赛,是不是自己也试试?好了,球鞋装备一条龙,包场踢球度过周末。 恭喜你,刚刚给零售店和体育场馆租赁的贡献了宝贵的收入。

刚才上述那么多,我没有任何一条提到了国家队该赢下那些比赛。就是最简单的,如果你足球社会搞好了,至少能解决几十万人的就业和带来百亿千亿级别的市场规模。

那么,如果看国足输球不爽,咱就不搞足球了呗?

那么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等待安排,那么很有可能,他们就会去其他的地方疯狂的内卷....卷卷更健康吗? 失去了一块大的市场,这么富裕的就说扔就扔了?

作为一个个人, 你足球踢不好,就别去踢了是一个很正常的逻辑。但是一旦升级到一个产业,那么一旦产生,唯一的做法就是想办法把它做好。

只是我们自始自终没做到....

网上下的图

题主说到把足球的钱拿去搞其他的运动更有意义。没听说过这句话么?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当然是既要把足球搞好,也要把其他运动搞好。产业应该越做越多,越做越大,不是越做越小和越做越少。

想想,你早上去练跆拳道并不耽误你下午去打篮球再晚上看场足球比赛最后和朋友吃顿宵夜再上网点赞转发热评。

我相信,我们不仅仅是要搞好足球,还要搞好篮球,还能搞好乒乓球,未来还要搞好各种球类和非球类的运动。

所以你知道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吗?

大人别加班,小孩别补课,你好我好大家好。


对么

16-18世纪,英格兰有个叫做Cornish hurling的投掷银球进入“goal”的游戏,看看图大致理解一下:

大致玩法
一个“goal”遗址
所使用的ball

这个游戏中有一个规则:

...who hath(have) the ball...must deale no Fore-ball...he may not throw it to any of his mates, standing neerer the goale, then himselfe

大致可以理解为:一个持球的人,不能把球向前传给最接近goal的队友。

也就是说,接球的人和球门之间有几名对方球员是无关紧要的,他只要是本方最接近goal的人即不能接球。

和越位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相似的。


1832年,伊顿公学又有一个Eton wall game的游戏,有点像橄榄球的达阵得分游戏方式,即把球搞到对方的墙上面算一分,大致理解一下:

拜仁大战弗拉门戈

这个游戏的规则里面有这么个说法:

...you have gone past the ball, and must struggle now right through the scrummage, and get round and back again to your own side, before you can be of any further use

大致意思是:一个球员的位置只要超过了球,就是一名无效球员,他禁止碰球和干扰对方球员。注意,他只要是超过球的位置就视为无效球员,不管他面前有没有对手。

英格兰很多学校类似的比赛都有这个规则存在,此规则和前面那个银球的规则有同一个核心思想

球员要堂堂正正的比赛,跑到接近goal的地方接球纯属【偷鸡摸狗】。

堂堂正正的带英绅士做不出这种下作事情,所以为什么现在英超体毛越位如此(选择性的)严厉,你们明白了吗?

当然,现代战术大师一看这个规则就能发现,这样的规则会让向前变少向后变多,极其影响精彩程度。

所以,到19世纪50、60年代,一些学校的规则出现变化,比如剑桥和Charterhouse School的规则中出现了:只要这个越过球的球员身前有至少4名对方球员的话,则不再属于【偷鸡摸狗】。

这个规则简称为四人规则(rule of four),这就和现代越位靠上谱了~


上面这些规则虽然和越位有相似性,但实际上都是类似橄榄球运动之中的规则。

实际上现代足球俱乐部出现后,并没有类似的规则,比如现存最早一批的足球俱乐部谢菲尔德(不是谢菲联)1857年成立时,他们使用的规则就不存在这种防止【偷鸡摸狗】的东西,谢菲德最早的“战术”中,站在对方球门前的那个球员还被称之为"kick(吃)-throughs(饼)"。

此外,已经消失的那些最早的足球俱乐部,Foot-Ball Club of Edinburgh (1833)、Surrey Football Club (1849)、Melbourne Football Club (1859),都没有这个规则。

同样到19世纪60年代,对【偷鸡摸狗】十分愤恨的英格兰人还是坐不住了,怎么其他比赛都禁止偷鸡摸狗,偏偏你football就可以鸡呢?

1861 年,Forest FC(不是诺丁汉森林,这是在莱顿斯通Leytonstone成立于1859且1887就入土的一个俱乐部,另外贝克汉姆就是莱顿斯通人)采用了“四人规则”。Barnes FC(不是巴恩斯利,据传是足总杯首支取胜的球队) 1862 年也引入了类似规则。还有现在依然活着的谢菲尔德在 1863-64 赛季不再【偷鸡摸狗】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怎么这个规则是球队来定?

是的,在现代足球萌芽期,一场比赛采用怎样的规则很多时候都是两队赛前拟定。更有甚者,上下半场各一个规则。比如某队一直踢有越位的,另一队一直没考虑过越位,那么以示公平不“占你便宜”,那么上下半场各用一种规则,这样堂堂正正的带英绅士就没有二话可说了。


FA英足总于1863年10月26日成立,现在看英超的都知道,FA是全球最大卫道士之一,因此当年11月17日足总急匆匆就出台了一个非常严厉的防“偷鸡摸狗”的规则:

A player is "out of play" immediately he is in front of the ball and must return behind the ball as soon as possible. If the ball is kicked by his own side past a player he may not touch or kick it, or advance until one of the other side has first kicked it or one of his own side on a level with or in front of him has been able to kick it.

简单说,人在球前就不行。和Eton wall game最早的规则类似。

在这个时候,当时就有大哥说了,你这个规则很蛋疼嘛:要是一个球员带球前进,踢到对方身上把球弹到身后去了,那这个球员还不能立即反抢了?或者开球门球的时候,本方就无人可以接球了?

于是一周后,足总将这个规则改为:

When a player has kicked the ball any one of the same side who is nearer to the opponent's goal line is out of play and may not touch the ball himself nor in any way whatever prevent any other player from doing so until the ball has been played; but no player is out of play when the ball is kicked from behind the goal line.

这次不是单纯球前面,而是和Cornish hurling一样,最靠近球门的球员不能接球,同时排除了球门球bug。

看这FA,为了防止偷鸡摸狗,搞了两个规则都是抄老祖宗现成的,不愧是英祖宗。


但即便如此,现代战术大师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在FA这个规则下,不管什么情况,攻方都至少有一个【偷鸡摸狗】的球员,毕竟最靠近对方球门,是物理存在。这就等于攻方自动减员了,这还玩个鸡毛?

于是1866年2月FA做出让步,这一次让步就开始和现行越位规则靠上大谱了:

When a player has kicked the ball, any one of the same side who is nearer to the opponents' goal line is out of play, and may not touch the ball himself, nor in any way whatever prevent any other player from doing so, until the ball has been played,unless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of his opponents between him and their own goal; but no player is out of play when the ball is kicked from behind the goal line

简单说,就是当一个球员接球时,他和对方球门之间有至少3名对方球员,才非越位。


随后一段时间,也出现了不同意见,比如之前提到过的巴恩斯队,就说应该取消越位规则,毕竟他们的憨憨球员,数不清楚身前有多少人。虽然搞笑,但很真实,2022年某蓝色球队名叫梅森的球员,数学就不好。

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个“三人规则”,催生了一个很炸天的战术——

只要一方球员站位配合得当,甚至可以让对手在其半场一直越位。著名案例是1901桑德兰vs狼队的一场比赛。这次就是大家熟悉的两支球队了。

这时英伦三岛足球氛围已经起来了,深受半场越位戕害的不只英格兰,苏格兰也是深受影响,于是1905年5月,苏格兰球队Clyde Football Club(目前在苏格兰第三级别)提议本方半场无越位,但被SFA拒绝。直到1906年一场苏格兰vs英格兰,且苏格兰屡屡陷入本场越位陷阱之后,记吃记打的SFA秒通过半场无越位的提议,同时也得到FA的支持。


SFA虽然在半场越位这件事情上有点搞笑,不过关于“三人规则”修改为“两人规则”倒是比较积极,这个改革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原因是什么不得而知,可能单纯就是跟FA杠着玩而已。

当然不管怎么样,SFA一直被拒绝到一战爆发。难能可贵的是SFA战后不忘初心,1922年、1923年、1924年连续提出“二人规则”建议。

这中间,只有1921年,界外球无越位得逞。

但1924年这一次FA不得不动心,导火索是纽卡斯尔(就是现在的新晋土豪队)当季6次打出0-0的比分,当季英格兰联赛场均进球降低到2.58个(21-22英超场均2.82个进球)。这导致足球比赛乏善可陈,上座率急速下滑。其他的都算了,尼玛大足总不能捞钱了还得了?

非常非常快,FA就拟定了两项改革方案,一个是隔壁杠精杠了30年的“两人规则”,另一个是在球门前40码画一条线,攻方在线后就不越位。经过一系列测试赛之后。

效果立竿见影,1924-1925赛季全英1848 场比赛中打进4700 个进球,1925-26赛季在相同比赛数量的基础上,进球数飙升到 6373 个!


再后来就是耳熟能详的了:

1990年,和倒数第二人平行也不再越位。同时接球越位修改为传球一瞬间。这个时候开始的越位就和现在大差不差了。

随后都是小修小补:

2003,越位与否取决于球员行为,比如有没有参与进攻

2005,有效部分越位才是越位

2009,未经裁判允许离场的球员,视为在底线上,防守方就不能因跑到场外制造越位了。

2013,有没有干扰对手,比如上周拜仁马内第一个进球,裁判硬说萨内干扰了防守

2016,细化有效部位和半场不越位

越位或其类似规则可能仅仅来自于防止【偷鸡摸狗】。很显然,随着越位的不断修改,足球比赛的精彩程度不断上升。不管是地面还是高空,不管是什么理念,都被越位限制在了一个范围内,人们挖空心思寻找各种推进方式,确实比【偷鸡摸狗】爽得多。

第一,普通球员被罚下不得再出场,此外他占用球队场上人员名额也被取消,他所在球队余下比赛时间只能少打一人。如果一支球队被罚下第5人则直接被判负,判负的结果一般是比分视为0比3,如果被罚下第五人时对方净胜超过3球就按原比分算。

第二,守门员被判红牌,必须下场且教练要使用换人名额,替上一名替补守门员,换下场上一名其他球员。

如果守门员被判红牌时教练员已经用完换人名额,则教练员只能在已上场的其他球员中选一人换上守门员装备,作为临时守门员打完剩余比赛。

第三,没有上场的替补队员,教练员和助理教练员都可能因其行为被主裁出示红牌。

第四,根据各种比赛规定,被判红牌的球员等人员一般会有追加处罚。通行的做法一般是禁止参加本系列比赛的下一场比赛,如果犯规情节恶劣可能会追加禁赛或罚款。但是在本届杯赛决赛中得到的红牌一般不会被要求下一届比赛禁赛。

这一条根据各种比赛主办方的规定会略有不同,出现例外情况很正常。

第五,理论上讲主裁判有权力对足球比赛中的任何人(包括自己及其他裁判)出示红牌,但一般只有娱乐慈善性质的比赛中会出现这种情况。

上帝之手:

拯救法国的手球:

米兰德比阿德里亚诺的手球::

梅西的手球:

一般的手球都会出现在进攻当中,因为头球实在是够不到,所以就“延伸”一段,可以说这种球玩好了就是“上帝之手”,玩不好就是红牌罚下,当然有的可能是无意识,但绝大多数是有意而为之。

而苏亚雷斯那次的手球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先来看看:

当时是什么情况?

比分是平局,比赛进行到加时赛的最后阶段,如果这个球进了,那乌拉圭基本没有挽回的希望,而这个球一共有三个人伸手挡,一个是乌拉圭的门将,一个是富西莱,但这两个人都没能挡下这个球,上帝的选择是——苏亚雷斯。如果有一个人必须用手挡下这个球,那这个人最好也只能是苏亚雷斯,一个亦神亦魔的人。

苏亚雷斯可能会不知道因为什么“犯病”就咬人一口,这个时候的“苏牙”就像一个“丧尸”一样。。

但用手挡下加纳队的这个必进球的时候,他则是乌拉圭的“神”,而上帝也选择“奖赏他”,裁判给了他红牌,判了点球,这些是惩罚,而最终点球没进则是对他这种奋不顾身的“奖赏”。

这个时候,不论是谁,只要是有一线希望他也会挡下这个球,因为点球还有被扑出的几率,如果这个球他不挡就必进无疑。。


那些说什么不道德等等的人,还记得这个红牌么?

或许不怎么看球的人没什么印象。。这是2018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的最后一场,对手是卡塔尔,中国队赢球就还有出线希望,平或者输球就铁定出局。卡塔尔在80分钟的时候迎来了一次进球的绝佳机会,但这个机会被郑智的一次“果断”的犯规阻拦了下来,对手仅仅获得一个任意球,郑智被红牌罚下。

后来的故事是,吴磊踢进了绝杀,中国队逆转卡塔尔,但中国队还是没能出现。上帝选择了让中国队赢,却没有选择让中国队出线。。但如果中国队能够凭借这次的胜利获得晋级俄罗斯世界杯的资格并最终晋级成功,那有谁会说郑智这个球不道德呢?

至少中国人应该不会,说不定还会奉郑智为“神”一样的人物吧。。。

说两点:

1.迄今为止,足球没有任何一条规则会将没进球门的球算做得分,进门=得分,这是最简单,最容易理解,执行也是不容易出问题的规则。争论什么应该算进的是对足球完全的无知,足球要是规则有你们想的那么复杂,他成不了世界第一运动。

2.苏亚雷斯这个行为很恶劣,属于非体育行为,所以他被裁判判处了他职权范围内最严厉的处罚:红牌驱逐出场。争论因为比赛快结束他这个行为没什么后果的,同样也是对足球的无知,甚至是对基础教育的无知,我且问如何界定比赛临近结束,你设计的规则又该如何执行。就和争议VAR体毛越位该不该存在,有人提出意见说应该给个10厘米的缓冲,那结果只能是以后会争议9.9厘米和10.1厘米的体毛级越位。

裁判对苏亚雷斯的处理毫无问题,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合理的。至于苏亚雷斯自己怎么想的,换任何一个球员来大多也会做同样的选择吧。

我告诉你,在这个问题下直接回答某个号码代表某个位置的,都是不懂足球阵型演变发展过程的。


拿后防线举例:

传统英格兰4后卫阵型,②③是左右后卫,⑤⑥是双中卫。

传统乌拉圭4后卫阵型,④⑥是边后卫,②③是双中卫。

传统阿根廷4后卫阵型,③④是边后卫,②⑥是双中卫。

传统巴西4后卫阵型,②⑥是边后卫,③④是双中卫。

传统荷兰4后卫阵型,②⑤是边后卫,③④是双中卫。


是什么造成这种差异?

先来看看最古老的塔式阵型,即235阵型:


 ?   ⑩   ⑨   ⑧   ⑦

左外锋 左内锋 中 锋 右内锋 右外锋


    ⑥    ⑤    ④

   左前卫  中前卫  右前卫


     ③       ②

    左后卫     右后卫


双后卫、三前卫演变成为4后卫,巴西人是最早做出改变的,他们的改变方法有两种:

?原先的双后卫统一往右路靠,将左前卫拉到左边卫位置,右前卫拉到中卫位置,这样就形成了⑥④③②(号码从左至右)的平行4后卫;

?原先的双后卫继续守中路,将左右前卫拉回来到左右边卫位置,这样就形成了⑥③②④(号码从左至右)的平行4后卫。

所以你看,巴西在贝利加林查时期,主力右边卫有时候是②号,有时候是④号,这就是两种变化的结果。而70年代后期开始,右边卫②号一派占据上风,从世界杯就看得出来,主力右边卫都是②号。



而其余那些国家,在演变成4后卫时,从前卫拉到后防线的球员不同:

英格兰——原先的双后卫左右拉开,左前卫和中前卫拉到防线中路,形成③⑥⑤②(号码从左至右)平行4后卫。

乌拉圭——原先的双后卫继续守中路,将左右前卫拉回来到左右边卫位置,这样就形成了⑥③②④(号码从左至右)的平行4后卫。

阿根廷——原先的双后卫统一往左路靠,将右前卫拉到右边卫位置,左前卫拉到中卫位置,这样就形成了③②⑥④(号码从左至右)的平行4后卫。

荷兰——荷兰的情况比较特殊,他们是形成平行4后卫阵型以后,重新按照塔式阵型分配号码的方式来分配场上号码——从右至左、从后往前。而且因为荷兰的Totaal Futbol打破场上位置职能的桎梏,所以不存在位置职责的延续。


攻击球员号码的演变就不赘述了,否则光是巴西匈牙利阿根廷仨国家就能耗去上头十倍的篇幅。


所以,当问到号码代表什么位置,那得按国别讨论。




补充:有个朋友问起,说为什么不讨论WM阵型?

回答:因为太麻烦!

WM阵型,就是从前卫中拉一个到后防线,形成仨后卫双前卫的后防,然后锋线两内锋回撤一些,但不是中场。

该阵型一般认为是英格兰的“第四”俱乐部1930年代的主教练查普曼改进的,而英格兰是将⑤号中前卫拉到后防线的,其他国家采用WM阵型时没有统一后撤⑤号,而1954年世界杯之前的世界杯上是不采用球员号码的,导致资料某种程度上的缺失,相当难以寻找。所以嫌麻烦。

特别解释。

对于球迷,好事。

对于国际足联,好事。

对于参赛国,好事。

对于球员,坏事。。


对于球迷来说,有更多比赛看,能看到更多自己喜欢的球员出现在世界杯的赛场上,甚至还有可能看到自己的国家首次或者时隔多年进入世界杯。

这些都是值得开心的事情,虽然因为门槛低了才能进入世界杯的球队很可能就是来旅游的,被剃光头或者大比分失利可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并不会影响球迷们的心情,反正能看到自己的国家进入世界杯,即使一场不赢,也不影响心情。。


对于国际足联,这肯定是赚更多钱的机会,参赛国多了,不止是可以有更多的球票卖,由于一些国家可以参赛了,那肯定是会有更多的人收看电视转播,这转播费肯定也低不了。

至于一些人觉得由于进了一些不太行的球队而导致比赛质量下降,那并不会影响球迷支持自己的国家,即使知道赢不了,自己国家的比赛也会抱着期待去看,那收视率肯定低不了。。


对于参赛国来说,名额增加了说明进入世界杯的机会增大了,这样“完成出线任务”的几率也就随之增大了,这对于一些一直以出线为目标的国家来说肯定是好事。

那些并不是以进入世界杯,而是想在世界杯上有所作为的国家也会有一些机会,至少突破小组赛成为了可能,至于进32强还是16强8强什么的,可能运气的成分就更多了。但实现突破看似更容易了一些。。


对于球员,多一场比赛意味着多了更多消耗 出现伤病的情况就可能更多,尤其是对上一些以“进一个球,拿一分,赢一场球”为目标的球队,可能对手虽然不强,但是会很玩命,这就很可怕,受伤几率也会高很多。。

但也有一定好处,因为这样世界杯进球的数量可能就会增多,前面的记录估计是保不住了。。


对于强队,他们有一定的时间找状态,也可以慢热,因为赛制允许慢热了。。对于弱队 也有一定机会碰上自己可能会战胜的对手,有突破的可能性了。。

目前来看,扩军还是利大于弊的,不过夺冠难度上来说可能会增加,毕竟一些在预选赛失误的球队纠错的可能性也更大了。。。

平台注册入口